三峽千古情景區
《三峽千古情》劇照 三峽千古情景區供圖
《三峽千古情》劇照 三峽千古情景區供圖
車溪民俗風景區《夢回車溪》演藝秀
伍家崗長江大橋江景
西陵峽口
三峽日報記者 劉祚華 韓婧雯 許正宇 劉昆
長江文化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標志性象征,蘊含著豐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宜昌,古稱夷陵,地處長江上中游交匯之處,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
眼下正是暑期游高峰,宜昌各大景區依托長江文化創新開發旅游項目,將歷史文化故事和地域風土民俗融入舞臺劇、山水秀等實景演出,讓游客在暢游山水的同時,通過沉浸式體驗,感悟長江文化的深刻內涵與靈魂根脈,讓文化資源從古而來、向新而生,在文旅融合中煥發新生機、傳承新發展。
如何著力講好新時代長江文化故事,在保護傳承中不斷挖掘長江文化內涵,讓靜態的長江文化“活”起來、“火”起來?近日,記者來到三峽千古情、車溪等景區,探尋宜昌山水“火”與“活”的文化底蘊和創新之路。
傳統與現代的“審美疊加”
7月26日,位于宜都的三峽千古情景區火爆開業。在這里,游客不僅可以觀賞長江與清江兩江交匯涇渭分明的自然景觀,一場以長江三峽文化為背景的大型歌舞劇《三峽千古情》,更是利用高科技打破虛實界限,以山水為詩,以文化為卷,用現代舞美講述傳統文化故事,實現傳統與現代的“審美疊加”。
當三峽之水從舞臺上傾瀉而下,大禹開江、屈原問天、長坂雄風、昭君和親等長江流域璀璨的歷史文化故事,在大型線陣、3D威亞、全彩投影、智能數字化控制系統等高科技手段的輔助下接連上演。當“趙子龍”身騎駿馬、手握銀槍從觀眾席中奔馳而來,“昭君”身披紅袍、懷抱琵琶緩緩降落至舞臺中央,“屈原”手持筆墨在星空幕布下飛揚問天,傳統文化與現代舞美技術完美融合,仿佛帶領觀眾跟隨情景穿越時空,沉浸式感受長江文化波瀾壯闊的歷史篇章,觀眾席間爆發出持續的驚呼聲和鼓掌聲。
“我覺得挺震撼的,感覺對宜都和宜昌的三峽文化,有了一段非常清晰的脈絡,從大禹治水,到長坂坡、昭君出塞這些故事,我們原來沒有這么集中地放在一起了解。而且整個舞美效果,也讓人感受到了濃濃的藝術氛圍?!庇慰蜅顫嵲诳赐暄莩龊笙蛴浾弑硎?,她專程趕在開園第一天來嘗鮮,演出效果讓她十分驚喜,準備近期帶著朋友再來二刷演出。
《三峽千古情》這一文化力作由湖北交投、宜都市人民政府、宋城演藝聯合打造,作為全國第13個“千古情”項目,其規模超過廣州“千古情”,是“千古情”系列的集大成之作。湖北交投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宜昌區位優勢明顯、文化底蘊深厚、自然資源豐富,湖北交投集團作為宜昌的金牌“城市合伙人”,目前在宜投資總額已超千億元。作為政企合作的“匠心巨作”,《三峽千古情》有望成為湖北文化和旅游新時代融合發展的全新品牌IP,成為長江黃金旅游帶上的重要節點。
開票不到24小時,預售超10萬份?!度龒{千古情》的熱度正在不斷攀升,8月3日、4日兩天,更是一天連演8場,場場爆滿,各大OTA平臺、旅行社的數據顯示,“千古情”已經成為宜昌暑期的“爆款”,宜昌城市人氣指數直線飆升。
《三峽千古情》的火爆出圈再次說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只有“活起來”,才能“火起來”。舞臺劇憑借悠久的“文化積淀”和壯麗的“山河美景”,演活了“文旅共生”大篇章,在以文鑄魂中精雕歷史脈絡,用一場視覺與心靈的盛宴,喚醒沉睡的文化記憶,讓演藝成為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走出了一條獨具宜昌本土特色的文旅融合發展之路。
守正與創新的“雙重加持”
一江碧水,兩岸青山,長江在宜昌蜿蜒流淌200多公里,不僅孕育了輝煌燦爛的峽江文化,更沉淀了獨具地域特色的土家民俗。在宜昌各大景區,土家民俗表演、非遺傳承展示,正在借助山水燈光秀和沉浸式體驗創新上線,為燦爛古樸的土家文化創造出別樣的觀感體驗和敘事縱深。
位于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的柴埠溪景區,擁有高達82%的森林覆蓋率和平均22℃的宜人氣溫。景區在盛夏時節推出22℃進山計劃,游客在這里不僅可與自然相擁,還能邂逅土家非遺文化。
當悠揚婉轉的南曲和土家打溜子的音符在山間跳躍碰撞,游客不僅能從中感受到非遺傳承人的熱愛與堅守,還有機會在傳承人的引導下,親自體驗一番;在繡樓觀景平臺,以五峰日常茶事為素材,創新演繹的民族特色舞蹈《茶操》成為亮點;為了讓游客的體驗感更豐富,景區還特別設置了“土家服飾體驗點”,換上全手工的西蘭卡普,搭配精美的民族裝飾,游客搖身一變成為土家阿妹、阿哥,與當地村民一起圍著篝火唱響土家山歌,跳起擺手舞,突破傳統旅游的“觀看模式”,感受全新的“體驗模式”,在互動交流中品味原生態的土家風情,傳承、發揚土家文化。
當夜幕降臨,在位于點軍區的車溪民俗風景區內,大型行浸式山水夜游演藝秀《夢回車溪》上演,創新性地利用光影科技,將土家民俗表演搬到了風景秀麗的山水間和古色古香的建筑里,霓虹閃爍間,游客仿若置身畫作之中。
在山間崖壁上,以山水為卷,以光影為筆,震撼描繪土家人對混沌世界的神奇想象;在車溪老街上,有榨油打鐵的鏗鏘之聲,也有土家南曲的婉轉之音,阿哥阿妹在吊腳樓里對唱情歌,演繹土家先祖浪漫逍遙的愛情故事和漁樵耕讀的農耕民俗文化;風雨橋上,月老賜福戲用新穎的說唱方式,講述土家婚戀趣事;大氣磅礴的十里紅妝,更是展現了土家婚禮的盛大喜慶。游客沿著溪谷步移景異,在沉浸式演繹中,感受融入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領悟堅持守正創新的融合創作,讓長江流域的文化底蘊與歷史記憶熠熠生輝。
“以山巖為畫布來做投影,這點非常新穎,在其他地方沒見過,我非常喜歡。演出的方式非常生動,讓觀眾很有參與感地來了解這些文化,對于文化推廣非常有效?!睆V西游客付金君和朋友是第一次來到宜昌,她告訴記者,這場前所未有的行浸式體驗之旅,讓她第一次深刻體會了土家文化的浪漫與神秘,感受到獨特的民族精神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車溪民俗風景區負責人表示,民俗文化的傳承與發揚,需要守正與創新的“雙重加持”,既要守住土家文化的靈魂與根脈,又要摒棄枯燥的居高臨下的話語方式,采用公眾喜聞樂見的創新表達,傳承并講好文化故事。
話語與敘事的“雙重轉化”
萬里長江自青藏高原滾滾而下,向東海奔去,浩浩蕩蕩6300余公里,孕育了多彩的中華文化。如何才能做好長江文化的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流域的各省市區都有著獨特的實踐與經驗。
7月25日至26日,由長江文化促進會、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聯合主辦的新時代長江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學習研討班在我市三峽壩區開班,研討班深度聚焦國家《長江文化保護傳承弘揚規劃》的落地實施,進一步深化思想認識、凝聚發展共識、交流學習收獲。
長江文化促進會理論與政策研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南京市社會科學院院長曹勁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宜昌在山水旅游中,傳承長江文化,打造爆款出圈文旅產品的創新嘗試值得推廣。他認為:“長江文化作為一個流域的文化,既有統一性,同時也有地域性,怎樣在挖掘中華文明的歷史淵源過程中,既把統一性講好,同時又把豐富性講好,融地方文化的豐富性于統一性當中,是研究長江文化內涵非常重要的方向。宜昌將長江文化與當地人文歷史、自然資源有機結合在一起,實現了文旅融合的創新性發展。通過舞臺劇也好,通過景區的集中呈現也好,實際上是把過去相對零散、分散的文化記憶片段,整合到一個新的藝術形式當中,去吸引人、感染人、打動人,才能更好地傳承和發展我們的長江文化?!?/p>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由三峽日報記者 劉昆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