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訊(通訊員 戴雷)2023年,宜都市民政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聚焦“三基”職責,圍繞“1條主線、2項改革試點、3大服務體系健全、5項民生項目建設”,突出改革求變,強化惠民有感,高標準高水平推動全市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
以?;?、促發展,提升基本民生保障為主線
持續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堅持“?;?、兜底線、救急難、可持續”總體思路,圍繞兜住底兜準底兜好底,建立健全覆蓋全面的低收入人口監測幫扶體系,增強困難群眾主動發現能力;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完善各類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對象精準認定機制,推動各類救助幫扶政策向困難群眾和弱勢群體覆蓋延伸,實現應保盡保、應助盡助、應享盡享;繼續推進告知承諾制確認救助對象、居住地申享社會救助、分散特困多方照料改革,進一步深化便民救助服務;大力推進“物質+服務”救助方式,提升困難群眾服務質量,不斷提升社會救助政務服務能力。
加強重點未成年人關愛保護。全面落實兒童福利保障政策,建立健全主動發現報告機制,加強兒童福利服務對象信息動態管理;做好孤兒、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的關愛服務工作,充分發揮未成年人保護領導小組的作用,進一步健全市、鄉、村三級基層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網絡,加強未保工作機制建設和落實,推動全市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再上新臺階。
提升救助管理和殘疾人服務保障能力。細化規范救助服務,強化街面巡查,拓展“救助后”服務,確保應救盡救、應助盡助,精準服務、不落一人;組織開展“夏季送清涼”“寒冬送溫暖”專項活動,推進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服務能力建設;積極開展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試點工作,提高我市精神障礙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推進殯葬綜合改革和全省基層治理創新實驗區建設試點
深入推進殯葬綜合改革。落實好市殯葬綜合改革要求,分步推進全域火化,緊緊圍繞“3+5+1+N”的城鄉公益性公墓規劃布局建設和集中墓葬點提質改造,對殯儀服務設施設備進行改擴建或優化,加快遺體接運、集中守靈、遺體告別、遺體火化、骨灰安葬(放)、緬懷祭掃等6大場景的規范化、標準化建設;督促落實惠民殯葬政策。持續推進散墳整治三年行動,全面完成“禁葬區”散葬墳墓集中治理;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在規定時間節點內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確保5月1日前滿足全市殯葬改革需求。
著力推進全省基層治理創新實驗區建設。以“積分運轉打造善治宜都”為實驗主題,著力推動實施“兩計劃四工程”,探索基層社會治理新實踐新路徑,推動形成“整合積分、 全兌通換”的積分制治理“宜都模式”;積極推廣“五民工作法”,創新村(社區)議事協商,依托全市幸福生活與美好環境共同締造和筑堡工程試點村(社區)開展實驗項目拉練大賽,打造一批具有宜都特色的示范村(社區)。
健全養老服務、區劃地名管理、社會組織發展三大體系
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加強養老服務指導中心建設,選齊配強人員,建立全市養老服務機構管理、服務、評價、考核機制。加強對養老行業指導,組織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參加專業培訓,推進全市養老服務從業人員持證上崗;發揮農村福利院區域養老中心作用,全面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繼續實施農村福利院等級評定;持續開展養老機構消防安全專項整治;抓好養老服務領域常態化疫情防控;推進市失能半失能醫養結合特困供養項目建設運營,實施失能半失能特困對象分類集中供養;完成宜都市老年活動中心項目建設,推進運營;推進紅高片區養老服務中心提檔升級建設;加快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建設,護理型床位占比達到60%。創新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模式;加強鄉鎮養老服務綜合體和農村老年人互助照料設施提檔升級項目建設;制定幸福食堂實施方案或措施,推進幸福食堂建設。推進新建小區養老服務設施“四同步(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建設;高質量完成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工作;為全市老年人購買意外傷害保險和養老機構責任險。
健全區劃地名管理公共服務體系。持續深化平安邊界建設,保障邊界地區和諧穩定;指導各鄉鎮(街道、礦區)及時完成新建道路命名和更名工作;加強地名文化宣傳,推進地名文化保護傳承和品牌塑造;鞏固鄉級行政區域界線勘定成果,做好成果轉化及檔案整理移交;協助推進城市數字公共基礎設施和“一標三實”建設工作。
健全社會組織健康發展體系。實施“社會組織建功先行區”專項行動,支持聚焦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科技創新類社會組織發展,深入推進社區社會組織發展專項行動;持續開展社會組織公益創投大賽活動;積極引導社會組織助力鄉村振興、民生保障及社會服務;完善推進行業管理部門和相關管理部門落實綜合監管責任,常態化開展行業協會商會亂收費、“僵尸型”社會組織清理和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等行動,有效防范化解社會組織領域重大風險。
加快推動殯葬、養老五個民生項目建設
推動麒麟山公墓及配套設施建設項目。在五眼泉鎮雞頭山村新建一處市級城鄉公益性公墓,占地面積288畝,規劃建設墓穴3萬余個,配套建設祭祀用房、管理用房、停車場等服務設施。項目總投資1.3828億元,2023年度計劃完成投資3000萬元。
推動宜都市鄉鎮區域性公益性公墓建設項目。計劃用地580畝,在紅花套、高壩洲、枝城、松木坪、潘家灣、王家畈、聶家河7個鄉鎮各建設一個區域性公益性公墓,并配套建設相關附屬設施。項目投資總額4.5億元,2023年完成審批手續并開工建設,計劃完成投資1.5億元。
推動宜都市殯儀館升級改造和公益性骨灰堂建設項目。對宜都市殯儀館建筑進行維修和裝修,新建吊唁廳2個,更新火化及殯儀服務設施設備,新建停車場;規劃用地10畝,新建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建設安放1萬具骨灰的公益性骨灰堂,配套建設停車場等附屬設施。項目投資總額3000萬元,預計2023年完成全部投資。
推動宜都市農村福利院新建和設施綜合改造項目。計劃在五眼泉鎮福利院、枝城鎮赤溪河福利院和潘家灣土家族鄉福利院,新建用地22畝、總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的院民樓、綜合服務樓,配套建設相關服務設施設備,改造升級各鄉鎮福利院院民樓和消防設施等工程。項目投資總額9000萬元,2023年計劃完成總投資6000萬元。
推動宜都市紅高片區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建設項目。在紅花套鎮福利院院內新建一棟建筑面積4000平方米的服務樓,作為紅高片區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規劃用地面積3200平方米,設置護理型床位100張,配套建設相關附屬設施設備。項目投資總額1000萬元,2023年完成審批手續并開工建設,計劃完成投資800萬元。
(責編:劉娟 審核:黃金波)